假期心理调试指南

发布时间:2025-01-21   作者:

亲爱的同学们:

寒假是欢乐、放松、与家人团聚的时刻。然而,有时候,过长的假期、家庭关系的处理等因素,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压力。为了使同学们拥有一个健康、愉悦且充实的寒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大家准备了假期心理调适指南,包含一些心理调适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

寒假期间,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很容易陷入无所事事或者过度放纵的状态,从而导致心理上的空虚和焦虑。我们可以提前制定一个大致的日程表,将每天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比如,安排一些时间用于专业学习、阅读、练习英语口语、学习新技能或者进行室内运动,这样既能充实自己,又能提升自我价值感。

第二、拒绝躺“屏”,坚持运动

假期不要躺,沉溺于电子产品,多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运动,运动能帮助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也是 缓解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跑步、跳绳、骑车、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是最佳选择。建议坚持每周锻炼5次,每次40分钟。在家中也有很多适合的运动方式,比如瑜伽、跳绳、健身操等。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改善我们的心情,减轻压力和焦虑。每天抽出 30 分钟到 1 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运动,会让我们在寒假期间保持精力充沛,心情愉悦。

第三、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寒假期间尤其是春节期间,美食众多,但过度的暴饮暴食不仅会对身体造成负担,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尽量保持饮食的规律和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情绪从“管住嘴、迈开腿”开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提高心理的抗压能力。

第四、与家人友善相处,保持积极

假期是我们享受亲情和陪伴家人的时光,尽管在一起相处,但真正深入、有效的沟通却不一定足够。利用这个时间,多与家人交流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希望同学们在家能主动分担家务,体会父母为家庭的付出。也可以跟父母共同制定家庭活动, 如开展家庭大扫除、一起旅游、一起看场电影、一起拍儿张合影、一起进行户外活动等。在家多跟父母家人聊天,对于可能出现的意见不合或者矛盾,要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避免争吵和冲突。交流时,如果看法不一致,或者你没有及时回应,父母可能会担忧、牵挂,通过唠叨持续表达关心关爱。你可以学会换位思考,友善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巧妙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通过互相理解和支持,增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为自己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心理环境,用心探索与父母和睦相处的方式。

第五、保持觉察,调节情绪

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适当的独处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调整心态。当我们情绪烦躁时,可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写写字,或者只是简单地发发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

当出现消极情绪时,允许自己宣泄情绪,并寻找他人的陪伴、倾听和理解。也可以采用适度运动、欣赏音乐、阅读书报、出去散散心等方法自我调适。如果长时间无法自行调节,可以寻求家长、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202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