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心灵阴霾,拥抱向阳生活

发布时间:2025-03-06   作者: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也如影随形,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2025年春节假期过后,不少人出现了诸如“春节戒断反应”“退潮忧郁症”等情况,无精打采、心情低落,面对这些普遍的心理困扰,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寒假结束重返校园时,常面临从“假期模式”向“学习模式”转换的压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崔永华建议,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像慢跑、跳绳,释放身体内的压力荷尔蒙,让身心放松;调整作息时间,按照学校的作息安排,逐步适应新的生活节奏,避免因作息紊乱导致精神状态不佳。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同学交流互动,分享假期趣事,能让孩子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支持。学校心理咨询室、校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都是青少年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寻求帮助的重要渠道。

成年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时,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春节假期后,一些人会感到身心疲惫、提不起精神、出现睡眠障碍等“节后综合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乔颖建议,长假结束后,应尽快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复正常的三餐时间,并注意饮食均衡,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缓解身体的疲劳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社交圈子也相对缩小,一些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被社会疏离或者孤立,缺乏归属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张庆娥指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个人性格、身体状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老年人自身应建立良好的心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积极面对衰老这一自然过程,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关注自身身心健康。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如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社区组织的活动、兴趣小组等,扩展社交圈,结交新朋友,避免“社会孤立”,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青少年、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在不同阶段面临各种心理困扰。我们要关注自身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接纳情绪、调整作息、合理运动、学会表达情绪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驱散心灵的阴霾,拥抱向阳的生活,让心理健康之花在我们的生活中绚烂绽放。

24级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2

许级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