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沙发上的心理学》有感

发布时间:2023-05-11   作者:熊恒

    “你讲述生活的方式,塑造了你的样子。”这句话是非常认知流派CBT的说法,即决定你认知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态度。

    《沙发上的心理学》这本书就从心理咨询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虚构个案的咨询经历:咨询师帕特里夏和来访者詹姆斯的43次面谈。在主动寻求,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来访者,说出了“我的童年非常完美”呢?答案是:一个保持了很长时间偷窃行为的出庭律师。“出庭律师”和“小偷”,这两个词汇是非常矛盾的。一个光鲜亮丽,一个落魄不堪。来访者詹姆斯在心理咨询开始前的电话里表现得优雅又自信,但当坐在咨询师面前,讨论自己来访的原因时,西装革履下,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灵魂。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这个灵魂的恐惧,可能来自他的小时候。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在探寻来访者不为人知的真实的部分,其中包括了很多东西,可能是不被看见的痛苦,可能是对自己不够好的焦虑,可能是不被爱的恐惧。这些部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人格层面没有处理好的部分,尽管探索这些部分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勇敢地处理我们的伤口,突破面对创伤时使用的不良策略,用更加健康的方式取代它,能让我们收获宝贵的成长。在詹姆斯告诉咨询师自己偷窃的经过后,咨询师问詹姆斯“告诉我这些,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咨询师往往会分析来访者现实与感受之间的关系。比如,詹姆斯觉得在偷窃的时候把自己偷了的东西还回去并不难,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这个行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内心的某种需求。那詹姆斯偷窃背后到底满足了什么需求呢?为了挖掘这一点,咨询师继续问詹姆斯出现偷窃行为这段时间是否发生了特别的事情,他工作中和工作之外的重要关系是怎么样的。詹姆斯谈论到了他向女朋友提出了同居邀请,对方拒绝了他,咨询师问他对这件事的感觉,他却回答说自己完全没想过。咨询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背后可能是他偷窃的需求来源,其实他对女朋友的拒绝是有感受的,但是他压抑了自己的感受,然后通过偷橄榄油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常常会问来访者对自己讲述的故事有什么感受,这是一般谈话与心理治疗面谈的一大区别。

    对咨询师来说,来访者讲述故事的过程以及来访者与故事的关系,比故事本身的内容更加有趣。


本文摘自京师心理大学堂 22级大数据与会计14班 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