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在和情绪较劲:怕愤怒显得刻薄,怕悲伤过于矫情,怕焦虑暴露脆弱,拼尽全力想做情绪的“掌控者”,却往往被它牵着走。其实情绪从不是需要战胜的敌人,而是值得倾听的信使。
人对情绪的误解,多源于将其等同于自身。考试失利后的沮丧,被错怪时的委屈,这些情绪涌来时,我们常陷入“我不好”的自我否定,却忘了情绪只是当下的心理反馈,并非对整个人的评判。就像天阴了会下雨,天晴了会出太阳,情绪的起伏本是心理的自然规律,强行压抑反而会让它在心底淤积,终有一天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
真正的成熟,是学会与情绪共存。就像园丁不会粗暴拔除杂草,而是观察其生长的原因——愤怒或许在提醒我们坚守底线,焦虑可能在警示我们做好准备,悲伤恰是对过往珍视的证明。有次和同事起争执,我强压着怒火沟通,结果越说越僵;后来试着先对他说“我现在有点生气,想先冷静五分钟”,再回来交流时,竟轻易找到了症结。接纳情绪的存在,反而能跳出情绪的漩涡,看清问题本质。
有人说,情绪是心的晴雨表。它从不会无缘无故出现,每一次波动都在传递内心的需求。忽略情绪,就像忽略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小问题终会酿成大隐患。与其在情绪来临时慌不择路,不如学着停下脚步,问问自己:此刻的情绪在告诉我什么?
当我们不再把情绪当敌人,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它、解读它,那些曾让我们辗转难眠的波澜,都会变成了解自己的窗口。毕竟,能与情绪温柔相处的人,才能真正与生活握手言和。
24级大数据与会计11班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