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正常化——杨眉老师应对新病毒的理念之二

发布时间:2020-02-14   作者:杨眉

旧文修改后重发注:这篇文章写于2003年我们应对SARS时。因为要科普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在创伤治疗中都会非常强调生活正常化的意义现在我们中国人正面临这着一个重大的集体创伤因此为了普及这个心理学常识,我将SARS替换为新型冠状病毒同时对文章做了一些增减。

很多人觉得高科技时代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其实,在最基本的底层逻辑上,我们与成千上万年前那些在进化的道路上苦苦探索的祖先是没有根本区别的。化简再化简之后,正常时期,我们的最基本需要就是首先满足生理需要,而在非常时期,我们的最基本需要则是:竭尽全力保全生命。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恐慌,前所未有地凸显出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挺长的时间了,人们似乎都已忘记了生命对自己的意义,似乎只要有了事业,有了成功,就有了一切。而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让人们忆起了一个久违的道理:如果没有生命,哪里还有什么其它一切可谈?!

新型冠状病毒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前所未有的珍视。

这应该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一不幸事件中的一件幸事。

恐慌虽然折射出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但是,恐慌过度是会妨碍甚至抑制生命的。

既然热爱生命就不要用恐惧腐蚀生命,而要把热爱生命的能量,用倒关爱生命的建设性行动上。

如果我们曾经忽略过生命。那么今天,让我们以加倍的建设性努力去做补偿。

让非常时期的生活正常化,这是我们关爱生命的一种建设性方式。

人们有一种误区,好像非常时期的生活只能是非常的。

事实上,除了应付新型冠状病毒所必须增加的卫生习惯和对病症的警觉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正常化的。

非常时期的正常化生活对人身心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因此也是创伤治疗过程中总会特别强调的一种措施。

从心理上看,大量日常琐事可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可以不再将所有能量聚焦于新型冠状病毒上,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减压作用。此外,非常时期人的情绪和认知都受到重大冲击,原有功能出现反应性障碍。而由于日常琐事的处理已成为我们的习惯或者说我们的本能,所以当我们尽可能正常处理衣食住行这类日常生活琐事时,通常都是身体的本能在自动运作,这不仅有助于保持机体和生活的正常运行,而且我们也可以借助生命力的自动发挥作用而使自己的机体在知、情、意三个方面重新协调统一起来。

我想我们也许还有必要考虑在新型冠状病毒问题上使消息的接收正常化,以此避免消息泛滥对我们所造成的侵扰。

我们看消息是为了获取信息,所谓信息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如果客观冷静地看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各种(网络)消息,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信息并没有多少,尤其在当前网络高度发达的现阶段。

的确,我们拥有知情权,但如果我们不懂得恰当使用我们的知情权,而是把“知情”理解为了解任何消息尤其是网络上小道消息当作“知情”,那么知“情”就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会长时间只过分关注某一类消息的,我们会把注意力分配到许多事情上。而且,对于一件会影响自己心情的事,出于自我保护,我们也会下意识地回避它。所以,消息接收上的正常化是有助于生命的自我保护的。

如果我是一个容易受暗示的人,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一个容易被环境所左右的人;如果“知情”不能让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反而使我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如果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言除了恐慌什么都不能带给我,那么,我会选择控制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消息的接收,心理学上这叫“刺激回避”。我每天只关注官网的消息,同时会特别留意几位医学权威的最新观点和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此的不正常。那么多国家的那么多科学家合作都尚未能破译它的秘密,这是不是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不会很快过去?

如果真是这样,日常生活的正常化就更为重要。尤其在世卫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全世界已经有一些国家做出快速并强烈反应的情况下。因为如果我们总是紧绷着神经会耗费我们大量的能量,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过度疲劳而麻木,到那时,就有可能丧失应付新型冠状病毒所必须有的警觉和能力。

生命的正常发展需要信念,在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非常时期,我们也许需要这样的信念:

我相信我能把新型冠状病毒对我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我相信我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提升我机体的免疫力!

最后,还想和大家分享2003年时,我和我的学生讨论SARS,讨论过去这些年来人的异化以及人对生命的忽视时,我的学生强晋所说的一句名言:“大自然真奇妙,它看到人类的异化,就以这样一种方式把人往回拉。”

(谢谢强晋同学的名言,不知道你现在那里。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