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启示录 怎样保卫我们的健康

发布时间:2008-12-07   作者:心理中心

危机启示录 怎样保卫我们的健康
              
即将过去的2008年,注定让人难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动荡,让人心跌宕起伏;5月汶川大地震的巨大悲怆,刚刚在8月北京奥运会的激昂沸腾中稀释,我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又在秋天遭遇重挫。三聚氰胺在有毒奶粉中被检出,之后没完没了地在奶糖、鸡蛋、咖啡、奶茶……,等等食品中接连出现,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力。接踵而至的蛆虫柑橘事件,则让更多人信心崩溃,连水果也不敢吃了。
中国人的健康似乎在一夜之间,遭遇十面埋伏。很多人第一次感到自己离民生这样的宏观话题如此之近,也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切身的健康危机。如何在这个动荡的周期中自处?怎样保卫我们的健康?每个人,都在当下经受着考验。
 
健康理想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会工作”到“会生活”,从“吃不饱”到“吃得好”,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等“富贵病”也不请自来。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开始逐步超越传统疾病,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值得欣喜的是,在发展中进步的,不光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思想观念。“健康是1,其他是 0”的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为此投入的精力和金钱也逐年攀升。但遗憾的是,不少人对健康的关注和爱护未必得法,也常难持久,那些间断或持续的努力因此徒劳无功,而那些关于健康的理想也因此泯灭在无知、盲从、鲁莽和懈怠中。
 
关于健康的误导和误解
 
在这个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和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而每一次爆发的食品问题也都会促使我们对某一领域的食品安全提高警惕。但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些公共讯息的鱼龙混杂,常常让人感到迷茫。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信息,更是在有意无意间起到了误导的作用。
 
比如健康常识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悖论,让人无所适从;有的养生书作者其实连起码的医学、生物背景都不具备;有的商家为了推销商品,故意混淆保健品和药品的功效;有些媒体报道为了经济利益,会刻意夸大一面之词,而丧失应有的公正。种种真假难辨的资讯,让身为接收者的我们,常常面临不得其解的艰难选择。信息的不对称,也容易让人纠缠在对局部细节的斤斤计较中,而忽略对整体健康的重视。事实上,不吃某种东西,对保障健康是远远不够的;而除了三聚氰胺,生活中也还有很多应该规避的健康隐患。
 
健康之道的坚持与变通
 
赢得健康是一段长途跋涉的漫漫征途,需要始终如一的坚持,也需要因地制宜的变通。很多人都知道“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是最朴质的健康之道,但“知易行难”,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恪守这样的原则。在疲累的工作挤压之后,在美味的食品诱惑面前,我们往往选择了懈怠和纵容。这多少反映出我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功利主义――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得失。
 
粗糙的细节不可能产生优质的整体。如果我们仅仅关注食品里有没有三聚氰胺,而照样对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甘之如饴,那么我们的整体健康,仍旧是一盘已呈败相的乱棋。
 
当然,保卫健康,需要我们对基本原则的坚持。同时,也需要我们从理性、开阔的角度去了解各种食物和生活方式对于自己的好处和危害,适当地保持平衡,适时地做出调整,方能为自己的健康争取到更多的主动。
 
个人的担当和社会的责任
 
怎样才能更健康?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健康首先要靠个人自动自觉地承担责任,积极汲取健康知识,努力学习积累,并勇于实践、矫正和提炼,才能从无知到有知,拨开云雾,既不被自身的短视所累,也不被别人的言论左右,为自身的健康找到更广层面的解决之道。
 
健康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在所有的知识领域之中,健康是最无法速成的领域之一,要让健康能更好地普惠民生,除了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主动承担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责任。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爱心企业开始主动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由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权益部和健康863网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08千万家庭平安 . 健康大行动” 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开始。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眼下这场危机,或许从侧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检视和调整自己的机会。从长远来看,也许更有利于个人、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涅��的时代,这一段历史可能远不如前30年光彩夺目,但对于未来,却注定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