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健康观念比较片面和狭隘,认为只要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它完全遵从生理医学模式,将健康等同于身体健康。
现代健康新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伊始,就对健康下了个比较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这是传统的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社会-心理-生理医学”综合模式的重要标志。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身体健康而言的,表现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与完好的一种状态。早在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就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