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杀手――抑郁症

发布时间:2015-04-22   作者:心理中心

今年9月10日,是世界第五个“国际预防自杀日”。据调查,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其中80%自杀者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1%,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更是接近6%,目前全球抑郁人口多达1.2亿人,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抑郁症的患病人数也达2600万之多,约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抑郁症患者常有痛苦的内心体念,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无用、最消极悲伤的人”其自杀率高达10%~15%,所以被称为“第一心理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有200万至250万人。在自杀人群中因为抑郁症没得到及时、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死亡的占40%。世界许多著名人物如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林肯、丘吉儿、以及我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等均受到抑郁症的折磨,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如海明威、三毛、阮玲玉、张国荣等则因为得了抑郁症没有及时治疗而自杀身亡。美国著名抑郁症问题专家史培勒说:“抑郁症往往侵袭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以及动作减少、行动迟缓为主要症状的一组情绪障碍综合症,并伴有“六无”症状。

抑郁症“六无”症状


1) 无兴趣、无快感。原有的兴趣爱好会变得索然无味,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整个人变得麻木不仁,性欲、食欲均会减退。
2) 无望感。患抑郁症的人自觉前途暗淡无光,对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出决定,变得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
3) 无助感。抑郁症患者会变得软弱、孤立无援、没有人能拯救自己任何热情关怀都不能打动他的心。
4) 无动力、无动机。精神、躯体都丧失了动力,不再有所要求,对生活、工作也不再有指望。
5) 无价值、无用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脑力和精力均消耗怠尽。觉得活在世上是别人的累赘,常有自责自罪感。
6) 无意义。患者度日如年,觉得生不如死,活着就等于受罪造孽,毫无意义,所以常有轻生的念头,甚至实施自杀行为。15%的抑郁症患者以自杀死亡而告终。

   抑郁症患者常常有许多生物学症状,如性欲低下、食欲改变、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等,病人自己感受身体有某种难于忍受的痛苦,如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喉头及胸部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医生经过反复检查,却检查出有什么异常,而医生一对此无能为力。不少患者为此四处就医,不能确诊,花了不少钱,吃了不少药,而病症得不到缓解。

   与高发病率形成反差的是,人们对抑郁症的知晓率却比较低,60%的人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在很多人看来,抑郁症属于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因为排斥药物治疗,使得抑郁症患者没得到有效治疗。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针对抑郁症患者提出几条自我调整的措施:

1. 不要给自己制定一些难以达到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不要对很多的事大包大揽;
2. 可以将大的繁杂的事情分成若干小的部分,逐步完成,以免达不到期望值而心灰意冷;
3. 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交流,那样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指导,不要独来独往;
4. 多参加一些活动锻炼,可以培养兴趣和宣泄情绪;
5. 不要对重大的事情随意下结论和做出决定;
6. 不妨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然后逐步提问分析、增加认识